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,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,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,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。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、存储资源、数据资源、信息资源、知识资源、专家资源、大型数据库、网络、传感器等。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,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。 配置 TCP/IP 安全: 仅允许。如果只允许选定的 TCP 或 UDP 通信,请单击仅允许,再单击添加,然后在添加筛选器对话框中键入相应的端口。 请注意,即使在 IP 协议列中选择了仅允许而且不添加 IP 协议 1,也无法阻止 ICMP 消息。 在进行IPSec完整性配置时,有两个选项 :Message Digest 5 (MD5)和安全散列算法1(Secure Hash Algorithm 1 ,简称SHA1)。后者的安全度更高,但需要更多的 CPU资源,MD5使用128位散列算法,而SHA1使用的160位算法。 IPsec 认证协议 当两个系统互相交换加密数据之前,需要相互对加密的数据包进行安全认定。这个安全认定成为安全协定(security association,简称SA)。在相互通信之前,两个系统必须认定对同一SA。 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(Internet Key Exchange,简称IKE)管理着用于IPSec连接的 SA协议过程。IKE是因特网工程任务组(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,简称IETF)制定的关于安全协议和密钥交换的标准方法。IKE的操作分两阶段:第一阶段确保通信信道的安全,第二阶段约定SA的操作。 为了建立IPSec通信,两台主机在SA协定之前必须互相认证,有三种认证方法: Kerberos - Kerberos v5常用于Windows Server 2003,是其缺省认证方式。 Kerberos能在域内进行安全协议认证,使用时,它既对用户的身份也对网络服务进行验证。Kerberos的优点是可以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相互认证,也具有互操作性。Kerberos可以在 Server 2003的域和使用Kerberos 认证的UNix环境系统之间提供认证服务。 公钥证书 (PKI) - PKI用来对非受信域的成员,非Windows客户,或者没有运行Kerberos v5 认证协议的计算机进行认证,认证证书由一个作为证书机关(CA)系统签署。 预先共享密钥 -在预先共享密钥认证中,计算机系统必须认同在IPSec策略中使用的一个共享密钥 ,使用预先共享密钥仅当证书和Kerberos无法配置的场合。 IPSec加密协议 IPSec提供三种主要加密方法,如下 数据加密标准 (DES 40位) - 该加密方法性能最好,但安全性较低。该 40位数据加密标准(Data Encryption Standard,简称DES)通常被称为 安全套接字层(Secure Sockets Layer,简称SSL)。适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场合。 数据加密标准 (DES 56位) - 通过IPSec策略,可以使用56位 DES的加密方法。197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公布了DES算法,它可以在通信过程中经常生成密钥。该功能可防止因为一个DES密钥被破译而整个数据集的安全受到影响。但是在商业中被认为过时了,仅用于传统的应用支持,有专门的硬件可以破译标准的 56位密钥。 3DES - IPSec策略可以选择一个强大的加密算法3DES,其安全性比DES更高。3DES也使用了56位密钥,但使用了三个。结果3DES成为 168位加密算法,用于诸如美国政府这样的高机密的环境中。采用该策略的所有计算机将都遵守这样的机制。 IPSec传输模式 IPSec可以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下运作: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。这些模式指的是数据在网络中是如何发送和加密的。在传输模式下,IPSec的保护贯穿全程:从源头到目的地,被称为提供终端到终端的传输安全性 。 隧道模式仅仅在隧道点或者网关之间加密数据。隧道模式提供了网关到网关的传输安全性。当数据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时,仅当数据到达网关时才得到加密,其余路径不受保护。一旦到达网关,就采用IPSec进行加密,等到达目的网关之后,数据包被解密和验证,之后数据发送到不受保护的目的主机。隧道模式通常适用于数据必须离开安全的LAN或者WAN的范围,且在诸如互联网这样的公共网络中传输的场合。 我看了几个朋友的服务器配置,每一个人都使用的是TCP/IP筛选对网站的访问端口进行设定,这到没什么关系,但对IPSec 策略最多也只设定封一下ICMP,别的都没设定,出于安全考虑,这样做不是很好,因为... 嘻嘻,我来做个比较 如安全方面的话,TCP/IP筛选会在注册表中的 IPSec 策略就没有这个安全隐患,上面还有IPSec 策略的一些加密说明,安全吧??!!而且IP策略可以备份为文件方便在不同的电脑上使用,不过2K和XP或2K3使用的不同,这点到是要注意一下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,正因如此,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―从硬件上、软件上、所用标准上......,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,对应发展,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。 |
温馨提示:喜欢本站的话,请收藏一下本站!